找到相关内容747篇,用时2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宗与佛学(1)

      有关于人生观与世界观的,计有四谛,十二因缘:   四谛:即为苦集灭道四者。是说人生世界,一切皆苦,纯苦无乐,而众生无知,反取苦为乐;归纳其类,分为八苦,即生、老、病、死、不得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...文化思想,可以做为万世的准绳;他要征服自己,达到成就内圣的要求,便要"离情奔欲,所以绝累"去出家道了。结果他所愿得偿,建立了师道教化的庄严,赢得古今中外、千秋万世的敬仰,依照现代人惯用的经济价值观念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0550300.html
  • 红尘觉悟(4)

    特定的欲望和特定的欲望对象不可能维持长期的隔合,因而欲望既是无限的,又是永无止境的,无法被全面满足和长期满足。所以人生的痛苦,主要就是因为欲望不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,是不得苦。由于欲望既有强烈要求满足...叫缘份有限。明白了佛家的这层道理,我们就能以随缘的态度来把握和处理自己的婚姻和爱情,以宽宏平和的心胸来接受爱情的来去,既不为不得而悲哀,世不为失之交臂而懊悔,更不为心愿难遂而疯狂。如此,我们岂不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4750541.html
  •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死观

    说明人生有着不可逃避的八苦,即:生、老、病、死、不得、怨憎会、爱别离和五受蕴等八种苦难,因此,可以说,人生皆苦,苦海无边。既然如此,那么死亡便未尝不是一件好事。然而,佛家却又认为,人的死亡并不必然使...身与货孰多,得与亡孰病?”一连串的提问,老子肯定了人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存在的重要,与之相比,无用的虚名与虚假的物质财富便算不得什么了。名誉地位,物质享受更显得微不足道。庄子更进一步发挥说:“至乐活身”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0050998.html
  • 天台智者大师的三封遗书解析

    。  又作是念,此处无缘,余方  或有。先因荆潭之愿,愿报地  恩。人王弘慈,需然垂许。于湘  潭功德,粗展微心。虽结缘者  众,孰堪委业?初谓缘者不来,  今则往不得,推想既谬,此四  t良也。 ...而是基于“不依国主,则法事难立”的人原则,特别是与隋场帝的交往周旋乃为传灯化物不得已而为之之举措[9],为了佛法真理之弘扬,众生之救度,创建天台僧团,成立一宗学说,人师不惜牺牲自己,“为他损己”,...

    心 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1951299.html
  • 《俗语佛源》选摘㈡

    充满的“三界”(欲界、色界和无色界,即众生生死轮回之处)。如《心地观经·序品》谓:“了达界如火宅,八苦充满难可出。”八苦,指众生八基本的苦难: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不得苦、爱别离苦、怨憎会苦和五阴苦...葛从周,忠义骁勇,每临阵,东西南北,忽焉如神,晋人称为他身将。”宋·苏轼《次韵黄鲁直书伯时画王摩诘》诗:“前身陶彭泽,后身韦苏州,欲觅王右丞,还向五字,诗人与画手,兰菊芳春秋,又恐两皆是,分身来入流...

    赵朴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1751785.html
  • 慈悲的意义与实践

    阿僧祇世生死中,心不厌没;以大慈、悲力故,久应得涅槃而不取证。以是故,一切诸佛法中,慈、悲为大;若无大慈、大悲,便早入涅槃。(大正25,256c16~23)声闻见自身老病死苦不得解脱,而欣涅槃;菩萨见...的主要内容,此八苦是指: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不得、五取蕴苦。《大智度论》则提到众生有内外二苦:  内苦有二种:身苦、心苦。身苦者,身痛头痛等四百四种病,是为身苦;心苦者,忧、愁、嗔、怖、...

    陈美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2451799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实用佛教》(3)

    进而珍惜生命的可贵。   [注释]   □即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怨憎会、爱别离、不得及五蕴炽盛苦。   □□受胎,谓识托母胎之时,在母腹中窄隘不净;□种子,谓识托父母遗体,其识种子随母气息出入,不得自在;...为护私欲而伤害别人,是为做人的密行。   □放下执着,谦虚受教,是为做人的密行。   □诚信待人,不回报,是为做人的密行。   □关怀邻里,参与义工,是为做人的密行。   □受人之托,忠人之事,是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551968.html
  • 佛陀感召下的道德律令

    关涉人际、自然的怨憎会、爱别离、不得之逼迫恼乱所裹挟,无处可躲。佛陀与常人的区别并不在于对此种逼迫恼乱的感受,而是他以睿智向众生展现了这些苦迫之来源,一切苦迫均来自于众生自身身心交融的“五蕴炽盛”。...产生了一场最堪注目的变化;在他们的行为中正义就代替了本能,而他们的行动也就被赋予了前此未有的道德性。唯有当义务的呼声代替了生理的冲动,权利代替了嗜欲的时候,此前只知道关怀一己的人类才发现自己不得不按照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3052177.html
  • 论析元代佛教度脱剧—以佛教“度”与“解脱”概念为诠释观点(1)

    性,了知一切法空,生死间的苦痛系缚才能彻底解除,所以照见五蕴皆空之后,就能度一切苦痛困难。众生苦厄来源主要是《涅槃经》指出“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不得、五阴炽盛”等八苦。  以上分析《心经...依据汉译经典信奉的佛教[3]。宋代以后,佛教逐渐衰落,流传于元代主要是禅宗,其次是净土宗。净土宗创立于唐代善导,主张“心外佛”,在世俗世界之外别立一个佛所居住的佛国净土,夸大人的愿念之力,认为只要...

    李惠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1152368.html
  • 论析元代佛教度脱剧—以佛教“度”与“解脱”概念为诠释观点(2)

    正是她最难超越的课题,此时她身受的便是八苦中的“爱别离苦”和“不得苦”。和尚及时出现,当场斥喝,一句“险些儿不枉费了我那栽培力”,点出被度者人性之软弱愚痴,需要藉助度人者何其广大的栽培力与他力,如...庞蕴字道玄,唐朝衡州衡阳县人(一云襄阳人),约卒于唐宪宗元和二或三年(807或808)。世代以儒业为本,少悟尘劳,而志真谛。虽曾参礼于与石头禅师、丹霞禅师、马祖大师,但终其一生都以白衣居士身分涉世,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1252369.html